并购 剑指生活方式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作者:企业管理杂志 【打印】 【复制链接】 【附件下载】

早在2009年,针对国外金融危机,国内企业开始到处收购,出现全球并购的态势,我们明确提出一个观点——不要只关注收购基础原材料,而要重点关注两个并购方向:一是购买战略性稀缺资源,二是购买人们的生活方式。

1、从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谈起

2017年年初,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两家公司和美国投资基金凯雷集团以总对价161.41亿港元收购麦当劳中国大陆及香港业务控制权益,并在两地获得20年的特许经营权。交易完成后,中信、凯雷、麦当劳分别持有麦当劳中国52%、28%、20%的股权,中信投资以51.65亿港元成为后者的大股东。

至此,麦当劳中国成为继可口可乐、肯德基之后,又一为中资所收购(在华重大业务)的外国餐饮领域知名品牌。这次收购,本质上就是购买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学习办公、精神享受、理想追求等等,是人心所思所欲的具体实现。购买人们的生活方式,就是购买认知、购买需求、购买标签。中信收购麦当劳,其意义在于触摸到了生活产业源头的定义权和定价权——解读、迎合甚至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

2、联想跨界休闲餐饮

2014年,联想斥资约9亿英镑,跨界、全资收购了英国著名休闲餐饮品牌PizzaExpress。

一般而言,外资餐饮品牌进入国内都是通过开直营店或者加盟店运作,通过如此大手笔的并购进入市场扩张此前在餐饮行业并不多见。让外行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外资餐饮品牌进入国内市场最大风险在于水土不服,汉堡王、赛百味等进入中国市场也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平庸期,这需要考验并购方如何在营销以及产品线本土化上下苦功,而实际上有半个世纪历史的PizzaExpress,旗下ASK和Zizzis两大餐厅品牌在英国经营435家门店,在全球其他地区(主要位于地中海地区、中东地区、亚洲)拥有70家门店,在大中华地区却仅有22家店,其中北京有1家,上海有9家,香港有12家。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引入这样一家可能“水土不服”的洋品牌,联想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背景是,一方面国外餐饮连锁品牌需要在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潜力市场加大布局;另一方面,Pizza是洋快餐的一种,但比其他洋快餐有更多内涵,近年必胜客、棒约翰等品牌以及众多意式餐厅的崛起,已形成比较好的市场根基。

这次收购是欧洲餐饮行业过去五年之中金额最大的并购案。联想之所以对此有强大信心,是因为在有欧洲市场保底的前提下,欧洲人购买的每一份PizzaExpress的披萨,都“强制”带有联想烙印,为联想扩大欧洲乃至欧美地区品牌影响力打前站。而在国内,生活方式收购热潮兴起后,众多投资集团或产融结合的企业纷纷认准这一市场,联想把境外成熟的披萨品牌“请进来”,正是从时尚餐饮产业入手迎合中国因城镇化和消费升级而产生的一系列旺盛市场需求,同时也通过该品牌引领了一种前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借以让自身的企业理念和产品服务深入人心。

3、阿里和腾讯的投资布局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针对生活产业的收购将会越来越激烈。在阿里和腾讯的竞争中,受关注最多的就是生活产业:都说科技改变生活,腾讯和阿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两家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加起来月活跃用户十亿人左右的科技帝国对布局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有独钟。从2005年,阿里资本和腾讯投资就开始四处收购,几乎涉及正常人能想到的所有生活情境。腾讯在文化娱乐上布局最深,阿里在消费和企业服务中布局最深。阿里巴巴超过52.89%以上的投资都是亿元级别以上,主要向文化娱乐、金融领域、电子商务砸金;腾讯也有44.05%的投资是亿元级别以上的,主要向文化娱乐、金融领域、电子商务砸金。

金融领域,阿里有蚂蚁金融、支付宝,腾讯有微众银行、微信支付;电商领域阿里有淘宝和苏宁云商,腾讯有京东;共享出行领域,阿里和腾讯都投了滴滴出行,阿里有自己孵化的骑呗,腾讯投了摩拜单车;O2O餐饮领域,两家巨头都布局了美团点评,也都投了饿了么;旅游方面阿里有飞猪、也投资了穷游网,腾讯有同程旅游;地图方面,阿里有高德地图,腾讯有腾讯地图;视频领域,阿里有优酷土豆,腾讯有腾讯视频、Bilibili;数字音乐方面,阿里则有虾米音乐,腾讯并购了酷我和酷狗后有QQ音乐……

除了各自投资的,阿里和腾讯还共同投了华谊兄弟、美团点评、饿了么、滴滴出行、邮储银行、LBE科技、微鲸科技、BareFoot、微脉、博纳影业、饿了么、Lyft……

仔细看阿里和腾讯的投资布局,物流、共享单车、消费点评、电子支付……无一不是现代的生活方式。

中信进军时尚餐饮,联想收购PizzaExpress,阿里和腾讯挥师点餐、电影、旅游、地图、支付、共享交通等领域......毋庸置疑,世界上最值得期待、未来竞争最激烈的收购模式,正是购买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关新闻